“个别公职人员因立场信念缺失、纪律观念弱化、规矩意识松懈等原因,引发失泄密恶果。”国家安全部发布案例提示,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开展渗透窃密活动愈发猖獗,其中公职人员群体是被重点围猎的目标。
纵观种种真实案例,皆是精心布局、因人下套。有人带涉密文件回家,允许亲属浏览结果被偷拍传输至境外;有人深陷“赌球”巨坑,为填补赌债窟窿主动偷拍涉密资料卖到境外;还有人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色诱,在私密照片的威胁下走上叛国邪路……“故事的开头”往往离谱且草率,结局却个个触目惊心。这些干部破防失守坠入犯罪深渊,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庭,更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直接危害。
相比普通公民,身处机关单位的公职人员接触、经手关键信息的几率更大,甚至很可能就是相关涉密文件资料的知悉者、使用者乃至管理者,渗透价值很大,也更容易被境外势力盯上。而一旦决定下套,谍报机构的策反手段也是多元的。从咨询请教、感情拉拢,到美色诱骗、金钱引诱,“攻心计”层出不穷,而“突破口”往往就藏匿于细枝末节中。党员干部如自身意识不强、心思浮动,就可能被干扰、遭裹挟、受钳制,“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再难盖上。
“谍影重重”并非危言耸听。涉案公职人员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给所有人敲了警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核心涉密岗位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牢固树立反间防谍意识,时时处处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即便对熟人亲友,也必须划清公事与私情的界限,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传的不传”。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跑冒滴漏”的渠道太多,相关单位也要进一步健全保密制度,强化保密教育培训,确保涉密信息流转全过程的安全可控。
从修订后的《反间谍法》正式施行,到呼吁全社会反间防谍,立体防护网正越织越密。始终站稳立场,绷紧保密之弦,用实际行动守护国家安全,也是在守护我们的平安生活。
撰文:关末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